【资料图】
一、题文
阅读下列材料:材料一: 自贰师将军(李广利)伐大宛以后,西域震惧,多遣使来贡献。……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,往往起亭,而轮台(地名)渠犁(古国名) ,皆有田卒数百人。置使者校尉领护,以给使外国者。至宣帝时,遣卫司马使都护鄯善以西数国。……时汉独护南道,未能尽并北道也。然匈奴不自安矣。其后日逐王畔(叛)单于,将众来降。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。既至汉,封日逐王为归德侯,吉为安远侯。是岁,神爵三年(汉宣帝年号)也。乃因使吉并护北道。故号曰都护。都护之起,自吉置矣。……至元帝时,复置戊已校尉,屯田车师前王庭,是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,将人众千七百余人降都护。……自宣、元后,单于称藩臣,西域服从。——摘自《汉书卷九十六上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》材料二: 永平中,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,城门昼闭。十六年(公元73年),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,取伊吾卢地,置宜禾都尉以屯田,遂通西域,于阗诸国皆遣子入侍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,乃复通焉。明年,始置都护、戊己校尉。及明帝崩,焉耆、龟兹攻没都护陈睦,悉覆其众,匈奴、车师围戊己校尉。……和帝永元元年(公元89年),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。……三年,班超遂定西域,因以超为都护,居龟兹。复置戊己校尉,……。——摘自《后汉书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:(1)材料一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西汉时已经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的管辖?(2)材料二中“十六年,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”所指何事?“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”产生了什么影响?(3)相对于材料一,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什么不同?
二、解答
(1)材料一中记载西汉在西域“置使者校尉领护”,“至宣帝时,遣卫司马使都护鄯善以西数国”,“神爵三年,乃因使吉并护北道。故号曰都护”,“至元帝时,复置戊已校尉”,“自宣、元后,单于称藩臣,西域服从”。(2)公元73年,东汉明帝派大将窦固带兵出击北匈奴,占领伊吾卢等地,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。“大破匈奴”是东汉战胜北匈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,最后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。(3)材料二体现了东汉初年,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,南匈奴与汉和好,北匈奴继续威胁着中原等地。体现了西域都护的重建和班超经营西域;体现了窦固、窦宪大败北匈奴,最后解除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等。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纵横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 @qq.com